1. 向經典恐怖片致敬
定義新的《驚聲尖叫》並不容易,因為這部電影有很多身份:它是續集,但也是重啟,前面幾集的ˋ問題是大量重複的對白、場景與老套情節,這部新片多少也有這樣的問題,但這次還加入大量其他經典恐怖片的梗(明顯向早期恐怖片大導演約翰卡本特的《月光光心慌慌》)、《攻擊 13 號警局》、《夜霧殺機》等 R 級邪典致敬),所以如今是隔了十幾年才在大螢幕上映,反而帶有著懷舊的深情與諷刺性,走出與當今氾濫的小成本恐怖電影不一樣的路。
快速說一下劇情:鬼臉死神(也有影迷稱鬼臉殺手)重回被他殺戮主而詛咒的「伍茲柏勒 Woodsboro」小鎮來大開殺戒,一開始的目標是預告片中年輕美眉「塔拉 Tara」,她設法逃脫離鬼臉的砍殺,然後逃去妹妹「珊 Sam」家裡,反而一起成為鬼臉追殺的目標,有趣的是這對姊妹的姓是「卡本特 Carpenter」,無疑是向前述的恐怖片大導致敬。接下來套路跟首集一模一樣,目標受害者是一群青少年,例如首部曲主角的親屬,還有著迷於恐怖電影的學生,隨著劇情的發展也出現了三位《驚聲尖叫》的明星元老妮芙坎貝爾 Neve Campbell、寇特妮考克絲 Courteney Cox 與大衛艾奎特 David Arquette。
電影中這幾個首集老兵與被追殺時表現像 Z 世代女英雄的組合,產生了極大的加分效應,這是前幾集最缺乏的化學效應,象徵著一種跨世代的恐怖驚悚片的傳承,受害者團結對抗來無影以去無蹤的鬼臉,所以劇情有更多的波折,節奏的跳躍出乎意料,非常符合社群時代的年輕人文化與語言。
這部電影還是固守兩個既往的元素,一是鬼臉死神,他的面具是參考藝術大師孟克《吶喊》裡的那張臉,成為影史中最詭異恐怖的殺手,其次是經典恐怖電影彩蛋的集大成,除了前面提到的約翰卡本特的邪典電影,還有《十三號星期五》、希區考克的《驚魂記》(淋浴場景)的老派公式,但是也沒忘了當代的元素如 2014 年《鬼敲門》、2015 年的《女巫》,還有近年部部賣座的喬丹皮爾的《逃出絕命鎮》與《我們》。
2. 與時俱進的恐怖脈絡
《驚聲尖叫》之前的四部系列電影,不管成績如何,多少都反映了某種時代脈絡,第一部就像先前提到的是某種恐怖片的創新革命,二與三集出現是為了影壇系列電影流行的三部曲概念,第四部就是跟著社群媒體一起起飛。到了本片其實是對於電影業的反思,不只是顯示出當代系列電影已經沒有新梗了,還有電影與影迷間有害的關係。
本片中有一個角色在驚嚇中說了一句:「這該死的同人電影!」(經典漫畫、小說或電影中主角被拍成衍生電影),為了不劇透,我們只能說這句話指諷刺當今系列電影前後集連結的困境。去年底到今年老派系列電影就開始大復活,《駭客任務:復活》、《魔鬼剋星 未來世》,當然這部《驚聲尖叫》也包括在內,其實都在反覆推敲前幾集劇情脈絡後加入毫不違和的新觀點,只是常常老影迷與新生代觀眾都不買單。就像《驚聲尖叫 2》其實改編自啟發第一集的原始小說,但反而不討好。
此外本片劇情中演著年輕主角們喜歡在 Netflix 上看恐怖片,他們的反應其實是更入戲,影響後續情推進,因為都是看恐怖片長大,知道當中公式,必須要懷疑周圍每個人,或是不要一個人去地下室,大家在一起不落單。這樣的情節算是非常有創意的連結,卻也挑戰編劇在鬼影出沒的劇情轉折安排。
新的《驚聲尖叫》設定很大膽的目標,宣稱回歸首集的基本情節,這樣的作法也可能會讓電影的口碑也可能死的很慘,因為要超出影迷對首集的期望不容易,但是本片做到了,不只做到還超出期望。導演衛斯克萊文編導第一集時根本沒有想到會有續集,只是像任何一個年輕導演那樣,想要向自己喜愛的導演與片型致敬,也喚起老影迷的鄉愁,當然還少不了嘲諷了先前恐怖電影招式用老、越來越無聊的劇情,結果才創造出打破恐怖片影史票房的《驚聲尖叫》,一發不可收拾的拍了兩個小時的長度,集娛樂、恐怖與創新於一身。
全新的《驚聲尖叫》也是抱著這樣心態而成功的,如果這系列以本片畫下結局,當然是最好的,一如電影中也提到的「從第五集開始,任何電影傳奇都會有風險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