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 每一部動畫都是人生中不同階段的回憶啊~
吉卜力工作室(スタジオジブリ)是一家位於日本東京的動畫工作室,自1985成立後,創造各種帶點奇幻意味卻又如此真實的全新世界觀;相信對很多人來說,吉卜力動畫不止存在於我們童年,也是我們一路成長的啟蒙夥伴。
© studio ghibli となりのトトロ(1988)
2020年吉卜力工作室於官方網站釋出上百張劇照,不僅提供喜歡吉卜力的影迷一個高清、正版的圖片下載處,也引發熱議,甚至有網友發起哏圖運動,三十六個年頭過去,經典仍不斷被提起,也喚醒我們心中那一塊久未觸碰的純真領域,故事裡那些人與人之間、與大自然之間和與自我間的種種對話,體悟也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地被更新,好像每一年重看一遍都有新的解讀。
© studio ghibli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(2001)
在眾多吉卜力作品中,這20部精采作品是我最喜歡的;也透過「再看一遍」的過程「再次體驗」大開眼界的感覺,同時也是「再次領悟」人生哲理的觀念更新。
(*內容僅為撰文者創作觀點,與誠品立場和電影理念無關*文章內容中可能含有劇透,請斟酌閱讀)
飽閱風霜,我們都是戰火下盛開的小花
#反戰思想 #和平主義 #悲劇底下的人們
1984 《風之谷》/1986 《天空之城》/ 1988 《龍貓》、《螢火蟲之墓》
1984年,在製作人鈴木敏夫的牽線下,《風之谷》 由日本東映動畫出身的三位動畫製作人原徹、宮崎駿與高畑勳以Topcraft工作室之名聯手製作發行,有了強大陣容對創作的堅持,這部氣勢如虹的作品成為「吉卜力」草創期的首部作品;隔兩年,因先前的製作團隊解散,重新成立吉卜力工作室後,迎來了團隊的第一部長篇電影作品《天空之城》。
© studio ghibli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(1984)
創作團隊的主要成員,都是在1935~1948年間出生,戰爭對他們來說並非遙遠的記憶,也或許是因為如此,吉卜力早年的作品多數籠罩著濃厚的戰爭意味,宮崎駿在《天空之城》中抒發了自己內心渴望淨土的願想,又在《風之谷》吐露對生而為人的歉意和失望,對於戰爭時代的無能為力,在動畫作品中嶄露無遺,寄託一切悲傷的情緒,也將其轉化成停止悲傷的力量。
© studio ghibli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(1986)
1988年《龍貓》和《螢火蟲之墓》同時上映,背後其實有一個票房的考量,製作過程中製片人曾說:「我們的孩提時代都在戰火中度過,過得無比艱辛,而戰後當大人們都灰心喪志的時候,只有小孩子還生龍活虎的。」一個是戰爭當下的苦情兄妹,從寄人籬下到離開悲傷地的奮力生存;另一個是戰後舉家搬遷鄉野的小家庭,小姊妹倆在森林與大人都看不見的龐然大物相遇。
從善良的少女:娜烏西卡(ナウシカ)到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小梅(メイ),彷彿愈是面臨巨大的悲劇時代,愈會發展出堅韌無比的小人物,即使難受,都不能別過頭不去看它,記憶可以重複被塑造,它用各種形式陪伴我們前往下一個時代,帶著傷也沒關係。
© studio ghibli 風火垂るの墓(1988)
身為女生,我們不會也不需要感到抱歉
#女權時代 #超級女聲 #開創自我道路的堅強女性
1989 《魔女宅急便》/1991 《兒時的點點滴滴》/1992 《紅豬》/1993 《海潮之聲》
© studio ghibli 魔女の宅急便(1989)
《魔女宅急便》中的琪琪(キキ),一襲深色洋裝和頭上的大蝴蝶結,騎著掃帚的經典的形象,其實更早於哈利波特,她整體人設其實就是「青春期」的象徵,是那個還沒能擁有保護自己的明確之物,需要失落才能漸漸找回初心的人生階段。
© studio ghibli おもひでぽろぽろ(1991)
《兒時的點點滴滴》裡妙子(タエ子)和《海潮之聲》里伽子(里伽子),在當時,應該也都稱得上非典型的女生吧?都藉著回首童年與家庭的關係,帶領她們走向各種不同的人生際遇,也都藉著傾聽自己的心聲,在男性霸權的時代站穩了自己的腳步。《紅豬》更是由女性主導、讓人跌破眼鏡的飛機電影,片中願意守護愛情,也不願讓自己顯得悲情的吉娜(ジーナ),投射了女性心中各種迷人的美麗模樣。
© studio ghibli 紅の豚(1992)
二十幾年過去,女性在整個社會的地位是否已全然的和男性平起平坐,平心而論;也許仍還是有不少刻板印象未被翻轉。身為女生,我每一次重看琪琪(キキ)所經歷的一切,仍能夠一再的被鼓勵,她因為魔女的身分,年滿13歲就必須獨立,宮崎駿只用五分鐘交代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則,接著都是琪琪(キキ)的成長之旅,生命也許就是如此,拘泥於現狀的釐清,不如直接出發去探索各種新的可能。
這些電影中,吉卜力動畫搶先把女生這樣的存在,以不同人生故事刻劃成形,她們不是強烈的歌頌女權主義,相對溫和的用最簡單的道理和觀眾說明;「世界是世界,而妳仍是妳,妳知道妳可以。」
命運當前,遺憾常有但它可以換一種方式長存
#環境變遷 #社會議題 #那些改變與不變的事物
1994 《平成狸合戰》/1995 《心之谷》/1997 《魔法公主》/1999 《隔壁的山田君》
© studio ghibli 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(1994)
1994後,吉卜力作品好像開始出現了一點大自然的反思,它不只象徵環境的劇變,更是一段練習與時代共處的重要階段。《平成狸合戰》的狸貓構想,也曾被團隊認為太荒唐而否定,但狸貓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流傳各種有趣傳說的典型動物,都市開發成了《平成狸合戰》的主要議題,因為沒有武器,以變身術來抵抗人類,電影幽默的闡述了大自然議題的難解之處。
© studio ghibli 耳をすませば(1995)

© studio ghibli もののけ姫(1997)

© studio ghibli もののけ姫(1997)
擬真世界,跟著女孩一起虛構一場真實
#奇幻際遇 #虛構寫實 #寂寞與愛本是同根生
2001 《神隱少女》/2002 《貓的報恩》/2004 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/2008 《崖上的波妞》

© studio ghibli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(2001)

© studio ghibli 猫の恩返し(2002)

© studio ghibli 崖の上のポニョ(2008)
溫柔絮語,生命愈是悲傷愈是輕描淡寫
#古今交替 #民族文化 #自我價值的認同與重建
2010 《借物少女艾莉緹》/2011 《來自紅花坂》/2013 《風起》/2014 《回憶中的瑪妮》

© studio ghibli コクリコ坂から(2011)

© studio ghibli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(2014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