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是建築師作品,更是獲得在地祝福的場域 | 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建築師

GQ
潮流時尚
留言0
收藏1

[SPECIAL] 為了打造如同公園般的納骨塔,建築的「開放性」便成為必然。「傳統納骨塔建築較為封閉,當人們置身其中時,視覺、嗅覺、聽覺經驗可能都不那麼理想。但是『永恆之丘』位於香山山頂,周圍環境非常好、視野極為遼闊,甚至可以看見新竹美麗的海岸。因此我們希望建築像公園般向自然開放,讓風、雨自然地進到建築裡。」


以建築設計表現新竹風土

不只是建築師作品,更是獲得在地祝福的場域 | 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建築師


為此,建築團隊特意透過天井的設計,讓人們在建築中感受到風、雨、陽光。同時,雨水、陽光的灑落也灌溉了建築裡的植物,讓人們從這些自然元素中,清晰地感受到新竹的自然風土與生命力,並在此過程中間接泯除人們對於納骨塔的反感與恐懼,讓逝者長眠之地,對生者而言依舊是可親可近。


不只是建築師作品,更是獲得在地祝福的場域 | 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建築師


雖說希望空間保持開放,但親切並不意味著輕浮,相反地,林彥穎希望建築在驅除人們恐懼的同時,也能莊重如故。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,「儀式性」便成為貫穿空間的另一主軸,而天井下的淺水池便成為動線起點。「淺水池左邊便是納骨塔入口,藉由這樣的設計,我們讓來訪的家屬清楚地知道入口所在處,也讓進入納骨塔的過程更具有儀式性。」


成為備受祝福的永恆之所

照片提供  十彥建築師事務所

照片提供 / 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WANG TE FAN


而在「開放性」與「儀式性」之外,作為一處紀念逝者之地,「時間性」也是另一個建築想要表現的寓意。「思念、情感、生命都跟時間有關。」林彥穎說明道。


「我們透過材質來表現時間,藉由清水模會因為雨水留下痕跡、隨著時間變化的特性,表現出時間性與純粹的美感。」


透過建築手法,開放性、儀式性、時間性成為「永恆之丘」的主旋律,讓這處場域成為莊重卻不可怖、紀念卻也開放的空間,也為台灣的殯葬空間規劃,帶來全新的思考點。


不只是建築師作品,更是獲得在地祝福的場域 | 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建築師

不只是建築師作品,更是獲得在地祝福的場域 | 專訪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建築師


然而,作為台灣首座顛覆性的殯葬建築,建築師的挑戰不只在圖紙上、工地裡,更在於不同領域的溝通與激盪。像是共同操刀「永恆之丘」的建築師林友寒長駐德國,便為這次合作帶來國際觀點;而除了建築團隊內部的激盪之外,為了讓「永恆之丘」獲得在地人的祝福,林彥穎也耗費一年時間,反覆地與居民、殯葬業者、民意代表討論,藉此消弭人們的疑慮,也讓「永恆之丘」不只是建築師的作品,更是真正受到新竹人認可的處所。


「我們希望永恆之丘是屬於新竹獨一無二的設計,當新竹人來到這個空間時,可以獲得平靜。作為一位建築師,公共空間被在地人使用、甚至獲得大家的認同,是最大的感動。」


林彥穎如是說。


新竹市政府廣告









轉載出處:GQ
轉載網址:https://reurl.cc/7DjeWy
留言0
收藏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