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求婚好意外》電影劇照。Photo Credit:IMDb
GLAAD 也在報告表示,根據尼爾森市調顯示,LGBTQ+ 觀眾是關鍵的票房驅動因素,同時也是重度串流使用者,並活躍於社群媒體。這也代表講述 LGBTQ+ 題材的故事,應是製作與發行方該發展的目標,不僅能增進收益,若好萊塢能滿足 LGBTQ+ 粉絲希望看見的內容,也能讓該族群的描繪更符合現實,進而促進 LGBTQ+ 影視工作者的權益,造就三方皆贏的局面。
保障 LGBTQ+ 電影工作者權益,仍是未定數?
我知道很多優秀演員沒辦法獲得演出機會,所以我們得開始創造更多機會。
──《黑豹》演員麥可・B・喬丹
2018 年,法蘭西絲麥朵曼以《意外》獲得奧斯卡影后時,邀請台下所有女性電影人起立共享榮耀,並在下台前帥氣拋下一詞「Inclusion Rider」,成為當天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。
《意外》電影劇照。圖/IMDb
「Inclusion Rider」隨後被翻譯為「包容性附加條款」,由南加州大學教授 Stacy L. Smith 與民權律師 Kalpana Kotagal 共同提出,意即知名演員或影視工作者,可在簽署片約時要求添加條例,確保戲中角色、戲外演員及劇組人員,忠實反映真實世界人口分配狀況,呈現一定程度的多樣性。Stacy L. Smith 再於訪問指出,此條例明定電影角色須符合以下條件:男女比例均等、含有 40% 的有色人種、5% 的 LGBTQ+ 族群、20% 身心障礙者。
如今,已有《黑豹》麥可・B・喬丹、《驚奇隊長》布麗拉森、班艾佛列克、麥特戴蒙等知名演員,透過個人或所擁有的製片公司,表態會在洽談片約時納入此條例。由前兩者主演的《不完美的正義》,後兩者今年推出的《最後的決鬥》,應皆為「包容性附加條款」的產物(註一)。
然而,實際上「包容性附加條款」的推廣成效仍有限,目前也尚無明確改善 LGBTQ+ 演員或從業工作者的狀況。另一位加入此協議的《失蹤網紅》導演保羅費格,則在 2019 年訪問提及,當時業內人士對此條款的反應並不熱烈:「他們對無法自由聘用他們想聘用的人的限制,感到十分緊張。」
去年,美國影藝學院也發布新政策,規範奧斯卡角逐「最佳影片獎」作品採用的演員、劇組、發行公司,須顧及一定比例的少數族裔及 LGBTQ+ 等弱勢族群,預計在 2024 年起正式實施。然而,其規範也被學者與業內人士質疑,過於寬鬆而僅是「政治宣言」。
Stacy L. Smith 便指出:「業內已經達到學院所要求的標準,我們無法在討論中進步,也不會改變產業的窄門與工作機會,它僅是反映了現狀。」因此若從制度層面來看,對於 LGBTQ+ 族群的保障仍然稀缺。
LGBTQ+ 題材不僅政治正確,更有其「商業價值」
講述有意義的 LGBTQ 故事不僅是正確的做法,也是明智的業務。
──GLAAD 媒體研究所娛樂研究和分析主管 Megan Townsend
同時,GLAAD 每年會評量影視作品中 LGBTQ+ 族群的呈現成效。根據今年該組織的報告,針對 8 間主流片廠去年所推出的院線電影,有 22.7% 具 LGBTQ+ 角色,高於 2019 年的 18.6%,女同志角色的數量比例增加,但男同志、雙性戀的比例下降。
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這已是連續第四年在主流片廠電影,找不到任何跨性別、非二元性別者的角色。報告裡稱:「我們希望看到更多明確講述跨性別故事的電影,這對於理解歧視、解放跨性別者至關重要。」
另外,在小螢幕的表現上,去年有眾多酷兒友善的熱門影集推出,包含:獲得艾美獎的《富家窮路》、淒美女女戀的《鬼莊園》、DC 漫畫改編的《蝙蝠女俠》、具有鮮肉同志主角的《菁英殺機》等。不過根據 GLAAD 的統計,無線電視黃金時段節目中的 LGBTQ+ 角色比例,由 2019 年的 10.2% 下降至 9.1%,為 6 年來首度跌幅;有線電視的節目角色下跌幅度更顯著,雖可能與《追殺夏娃》、《高校十八禁》、《拉字至上》等因疫情停拍延播有關。
《菁英殺機》劇照。圖/IMDb
被認定更為多元的串流節目,LGBTQ+ 角色也小幅減少 12 個,但角色的種族多樣性則提升 6%,因而達到 46% LGBTQ+ 角色為有色人種的新高標。GLAAD 也指出,去年 COVID-19 疫情重創影視產業,沒人能確知產業未來變化,但能肯定的是人們仍透過影視作品,反映時局並塑造文化。GLAAD 主席與 CEO Sarah Kate Ellisu 說:「娛樂傳遞的故事,必須映照出觀眾的注視,包含 LGBTQ+ 族群。」
GLAAD 也在報告表示,根據尼爾森市調顯示,LGBTQ+ 觀眾是關鍵的票房驅動因素,同時也是重度串流使用者,並活躍於社群媒體。這也代表講述 LGBTQ+ 題材的故事,應是製作與發行方該發展的目標,不僅能增進收益,若好萊塢能滿足 LGBTQ+ 粉絲希望看見的內容,也能讓該族群的描繪更符合現實,進而促進 LGBTQ+ 影視工作者的權益,造就三方皆贏的局面。
接演、不接演,仍是灰色地帶
我們從數據中找到通向成功的路線圖,LGBTQ+ 族群是至關重要的觀眾。
──GLAAD 娛樂研究與分析主管 Megan Townsend
因此或許在主流製作與發行方,更為重視 LGBTQ+ 族群與政治正確聲浪的當前,以順性別演員錯誤描繪酷兒角色的情形,也能因此逐步被改善。例如:影集《艷放 80》呈現 80 年代美國同志與跨性別族群的故事,不僅選擇比利波特、MJ 羅德里格斯等 LGBTQ+ 演員演出,前者更在 2019 年於艾美獎獲得最佳男主角,成為首位獲獎的非裔男同志,立下歷史里程碑。
另一部 Amazon 主推的跨性別題材喜劇《透明家庭》,也有多位跨性演員演出,雖該劇跨性主角仍由男演員傑佛瑞坦伯爾扮演,但他也在二度獲得艾美獎時表示:「如果我是最後一位扮演跨性別女性的『直男』,我並不會因此而感到不高興。」(註二)
《求婚好意外》電影劇照。圖/IMDb
出櫃為「雙性戀」的克莉絲汀史都華,被視為新一代的「酷兒 icon」,去年更風光主演索尼影業推出的女同志浪漫喜劇《求婚好意外》。鮮少飾演喜劇的她,談及聽聞此電影計畫時,很快便決定接演:「這是我出生以來,第一次看到主流片商願意投資女同志題材的輕鬆喜劇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!」
然而,她也認為「誰能演出 LGBTQ+ 角色」,目前仍是尚可討論的灰色地帶,但也提出自己的觀點:「如果你要講述一個群體的故事,而這個群體的人不歡迎你,那你就最好滾遠一點。」反之,若你能從中找出詮釋觀點,幫助這個群體的人發聲,且他們也樂意為之:「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。」
註一:有報導指出《不完美的正義》劇組並未實際簽署,但仍有依循此條例進行選角。
註二:傑佛瑞坦伯爾後因捲入性騷擾案件,目前已退出劇組,《透明家庭》也在 2019 年於該演員缺席狀態下完結。
執行編輯:林翊婷
核稿編輯:孫雅為
轉載出處:CROSSING 換日線
轉載網址: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15599